加強引導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2017-09-12
在幼兒園中總有這么一類孩子,特別不愛說話,語言表達能力差,不與別人交往,表現出明顯的社會交往能力發(fā)展不足。作為教師,我們努力想辦法加以改善,但往往收效不大。幼兒交往能力差與幼兒的家庭教育環(huán)境,尤其是父母的教養(yǎng)觀念有著密切的關系,可以說父母的教養(yǎng)觀念和方式起了決定性的作用。
根據相關理論和實踐,我們針對個別幼兒展開個案研究,對癥下藥,注重從改善家庭教養(yǎng)環(huán)境,家園密切配合入手,使這些幼兒的語言表達和社會交往能力得到明顯發(fā)展和提高。
案例一一、幼兒表現:時瑋珈,6歲男孩,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發(fā)展較差,尤其不善表達,不敢說話,說明一件事情時往往語句模糊不清,緊張口吃,像要哭的樣子,表現非常焦慮無助。不愛與別人交流,不主動參與集體活動,在活動中表現極不自信。
二、調查分析:
通過與時瑋珈媽媽交談我了解到,體弱,出生時體質較差,因此媽媽以一種補償的心理對他加倍照顧。每到一個新班,媽媽都會特別叮囑老師,時瑋珈自理能力差,需老師特別照顧。每天早上入園都要交待好多需照顧的事情,中午還要來園看孩子吃飯,對穿衣服,扣扣子,系鞋帶這些事情更是不讓他動手,任何事情由她代勞,有話她替時瑋珈說,還經常笑著嗔怪石頭:“你真笨,什么也不會做?!痹谌粘;顒又形易屑氂^察,時瑋珈有時也會和小朋友玩得較融洽,也有參與集體活動的欲望,但膽怯不自信。
正確的兒童觀是指視兒童為獨立的不斷發(fā)展變化的個體,尊重兒童的人格,尊重兒童的發(fā)展規(guī)律和年齡特點。我們分析認為,王浩的問題主要是媽媽缺乏正確的兒童觀造成的。在媽媽眼里,孩子是大人的附屬品,而沒有意識到他是獨立的主動發(fā)展的個體,缺乏對孩子人格和發(fā)展的尊重和信任,不相信孩子的能力,溺愛過度,事事包辦,使孩子形成強烈的依賴心理,自信心嚴重不足。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先改變媽媽的教養(yǎng)觀念。
三、家園配合策略:
1、積極主動贏得家長信任,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2、耐心細致觀察孩子需要,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父母觀是指對父母在兒童發(fā)展過程中的作用問題的看法。由于工作繁忙或圖清閑,好多父母把孩子交給老人,這些孩子往往大多表現出社會交往能力差。這些家長缺乏正確的父母觀,忽視了自己在兒童發(fā)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,影響了孩子社會性的發(fā)展而追悔莫及。
四、家園共育策略:
1、幫助家長分析問題,樹立正確的父母觀2、尋找切入點,走入孩子內心世界孩子的個性和教育環(huán)境不同,出現問題也各不相同。通過案例我總結出以下幾點:
一、及時發(fā)現問題,積極對待,認真分析,向家長客觀真誠地反映問題,引起家長重視。
二、認真觀察幼兒表現,科學分析問題現象,尋求相關理論、實踐支持,制定科學的個案研究計劃,要持之以恒。
三、針對不同家長特點給予不同方式的指導,使家長樂于接受,逐步轉變家長教養(yǎng)觀念,改善幼兒家庭教養(yǎng)環(huán)境。
四、熱愛、尊重幼兒,為幼兒創(chuàng)設寬松積極的心理氛圍和良好的社會交往環(huán)境,培養(yǎng)幼兒自信心。
家庭是兒童生活發(fā)展的最初場所,而幼兒園是兒童離開家庭獨自參與的第一個小社會,在這個轉折點不免會暴露出一些問題。我及早發(fā)現了問題,科學分析,家園積極配合,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不斷得到發(fā)展和提高。